新靶点可助心源性猝死防治-云顶国际yd888
|
新靶点可助心源性猝死防治
上传日期:2014-01-27 11:01:07 浏览次数:2914 次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杨宝峰院士领衔完成的“心源性猝死防治新靶点及其药物干预”研究近日获得2013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研究成果阐明了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多靶点理论,为临床进行心源性猝死干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心源性猝死一直是临床防治的难点和瓶颈,我国每年大约有55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过去的理论认为,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通过干预特定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功能从而阻止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循证医学研究表明,特定作用于某一离子通道的药物尽管可以暂时缓解心律失常,但并没有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几率,有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甚至可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导致心脏猝死。研究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机制及其药物干预策略仍然是目前国际上的研究难点和热点。
在杨宝峰院士的主持下,由该校药理学团队吕延杰、艾静、单宏丽教授等人组成的课题组进行了长期的离体和在体动物试验,并结合临床病例进行了探索研究,最终发现,心肌缺血后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结构重构,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是诱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分子研究表明,某些离子通道及microrna(微小核苷酸)-101,-1和-328等是重要的调节分子,并且可以作为临床预测心源性猝死新的生物标记物,从而开创和拓宽了核苷酸类药物调节心肌结构重构新的研究领域。
课题组进一步研究发现,如丹参酮iia和普萘洛尔等多种药物可通过调节micrornas在抑制心肌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课题组在国内外首次提出micrornas可作为药物研发的靶标,这为开发药物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以上科研结果相关论文分别发表于《循环》《心血管研究》《英国药理学杂志》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同。(来源:健康报)
【 打印 】
【 】

传真:0898-66802211 电话:0898-66802215 66802210
工作时间(9:00-18:00)
联系云顶集团3118acm
云顶国际yd888的人才招聘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 2018 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云顶集团3118acm的技术支持: 站长统计:")); 分享到 / share



© 2018 海南中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云顶集团3118acm的技术支持: 站长统计:")); 分享到 / share